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re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新固废法下 危废处置行业由粗放向集约式发展

发布者: 超级管理员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 2020-09-29 已访问: 2077 次
9月1日起,号称“史上最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下称“新固废法”)正式施行。新固废法对法律责任专章进行了扩充完善,加大对固废管理不合法的处罚力度,增加了企业的违法成本。


作为固体废弃物中的一种,危险废弃物在新固废法中被重点管控,新固废法要求,新增危废产生单位建立危废管理台账,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单位需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除此之外,新固废法还设置了15条危废处置违法行为罚则,处罚金额大幅提高。
相比普通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具有明显的危险特性,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危废处置管控力度,各种政策密集出台。当前我国危废处置现状如何?仍存在哪些问题?

工业危废产量增速较快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显示,已有46大类、479小类排放物被划入危废范围。包括工业危废、医疗废物以及其他危废物品,其中工业危废主要产生自化学工业危险废物、炼油工业、金属工业、采矿工业等工业领域;医疗废物主要为各种临床医疗废物,包括废药品、废医疗器械等;其他危废主要包括机动车维修产生的废油和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危险废弃物等。
危废处置目前主要方法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是通过对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废物进行萃取、电解等,生产成为资源化产品;无害化处置主要包括焚烧、填埋等。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244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废产量为19.2亿吨,平均每个城市产生量为786.9万吨,2018年我国200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废产量为15.5亿吨,平均每个城市产生量为775.0万吨,同比下降1.5%。而2018年我国200个大中城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643万吨,平均每个城市产量为23.2万吨,比2014年10万吨的产量同比增长132%,增速明显。
在E20环境平台固废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看来,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近几年我国环保监管力度加大所致。“近年来,我国环保督查越来越严,一些以前游离在监管边缘的危废都被倒逼出来了,危废的量也更多地‘浮出水面’。”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工业危废呈现增长态势。化工危废总量大、成分复杂,且主要集中在终端处置领域。这对相关危废产生和处置行业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庞广廉表示。

处置能力仍存在较大缺口


随着危废产量的快速增长,我国核准的危废处置产能也不断攀升,但在多位受访者看来,与产生的危废量相比,当前实际危废处置能力仍有较大缺口。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单位核准收集和利用处置能力达10212万吨/年(含收集能力1201万吨/年);但实际收集和利用处置量为2697万吨(含收集57万吨),核准产能投产率仅为26.4%。
“现在从各省发放的许可处理能力来看,与各省总危废产量基本达到平衡,但所谓许可处理能力,只是省里发了这么多许可证,很多许可证还是闲置或者实际处理能力并没有达到许可的处理能力,而实际处理能力又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可能没有收到那么多危废的量或运营管控不好,导致实际运营天数低于设计运营天数,这就导致危废处置企业的实际负荷率不高。因此,如果拿危废实际的产生量和实际处理量相比,处置能力仍存在很大缺口。”潘功表示。
“有些地方由于危废处置企业的资质与当地的危废收储结构难以高度匹配,导致产能结构与处置需求不匹配,产能利用率低,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危险废物处置资源紧缺。”庞广廉指出,“而且仍有一些企业为逃避高额危废处理费用,通过堆存和非法途径处置危废。”

由粗放式转向集约式发展


在潘功看来,要解决当前危废处置缺口问题,首先,要加强许可证的检查,杜绝出现许可证空置情况,其次,要提高已建危废厂实际处置能力及整体运营效率、效果,包括保证这些厂能够得到充足的危废来料。
“危废处置首先要做到无害化,不能让危废流入环境,这是前提,在做到无害化后,再追求资源化,把可以再利用的东西拿出来重新利用,减量化则是工业产废企业的职能,需要通过整个工艺技术升级、流程管理等方式,提高效率,集约化发展,让企业少产生危废。”潘功说。
据悉,目前已有许多互联网企业及工业信息化企业开始涉足危废领域,通过危废物流管理、互联网化等方式,优化配物,提升工作效率,并可以接入地方政府平台,便于政府掌握整个危废的流向、加强管控。



来源:中国环境